我國是全球菜籽油第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,國內進口量持續增加
菜籽油俗稱菜油,是以油菜的種子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狀的液體,色澤金黃或棕黃。菜油是我國主要食用油之一,和豆油、葵花籽油、棕櫚油一起,并列為世界四大油脂。菜籽油含油量高達35%-45%,除食用外,還可以制造人造奶油、做潤滑油等。在機械、橡膠、化工、塑料、油漆、紡織、制皂和醫藥等方面都有廣泛的用途。
我國是全球菜籽油第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,市場規模大且消費量維持穩定增長趨勢。菜籽油產量于2013年達到頂點后菜籽油呈下行趨勢,在2017年有小幅度上升,隨后繼續回落,總體變化幅度不大,2011年-2020年的年復合增速為-1.60%,2020年國內菜籽油產量為318萬噸,同比增長3.58%。我國菜籽油消費量呈現波動增長態勢,由2011年的419萬噸增長至2020年的528萬噸,年復合增速為2.62%。
我國菜籽油進口量持續增加。自2015年以后,我國油菜籽收購主體由中央轉向地方,油菜籽售價失去國家強力保護,農戶種植收入無法保障,油菜種植積極性下降,種植面積減少,造成油菜籽產量下滑,供需存在一定缺口。進口油菜籽和菜籽油成為滿足國內需求的主要補充,菜籽油進口量持續增加。從2015年的88.40萬噸增長至2020年的230萬噸,年復合增速為21.08%。
國內菜籽油生產情況
資料來源:中國匯易
國內菜籽油消費情況
資料來源:中國匯易
我國菜籽油進口情況
資料來源:中國匯易
菜籽油主要產于長江流域。長江流域居民歷來以菜籽油為食用植物油,習慣并喜歡菜籽油的風味。根據資源狀況、生產水平和耕作制度,國家農業部將長江流域油菜優勢區劃分為上、中、下游三個區。長江上游優勢區,包括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重慶,該區域氣候溫和濕潤,冬季無嚴寒,利于秋播油菜生長,耕作制度以兩熟制為主。長江中游優勢區,包括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和河南信陽地區,該區域光照充足,熱量豐富,雨水充沛,適宜油菜生長,其中湖北省、安徽省的菜籽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位居全國第一、第二位。長江下游地區,包括江蘇、浙江、上海,該區域雨水充沛,日照豐富,適合油菜生長,但由于其地下水位較高,易造成漬害,造成了較高的生產成本,因此其油料產量相對較少,但油脂產量高,是長江流域菜籽單產水平最高的產區。
當前,菜籽油加工行業集中度較低,市場上中小企業眾多,未來市場份額有望向優勢龍頭企業集中。放眼菜籽油賽道,目前整個行業還處在低端到高端、小企業為主的初級發展階段。1)油類產品需求彈性小,同質化程度高,企業需要以規?;?、低成本取勝,行業內龍頭能夠以其規模、成本優勢壓縮中小企業生存空間。2)近年來菜籽油原材料價格持續上行,中小菜籽油企業承壓能力較差,出現逐步退出市場的現象。3)食用油行業已產能過剩,行業發展趨勢為新的產能淘汰舊的產能,往頭部企業、往品牌聚集。食用植物油消費量 2015-2019 年年復合增速為 2.14%,但大豆油、調和油呈下降趨勢,而菜油、橄欖油等品類油品呈上升趨勢。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是已有市場存量的競爭,而不是增量的競爭。參考我國食用油行業的發展歷程,在現如今去產能以及產業優化升級的宏觀政策調控下,預計未來菜籽油細分行業中企業間的聯合、兼并和重組等情況會愈加頻繁,這有利于淘汰落后產能、促進資源整合。此外,推動油菜籽加工業向規?;?、大型化、集團化方向發展。